通訊員 張樟
貫徹落實“常德政法護企惠企30條”具體措施,建立健全律師服務民營企業聯系合作機制,開通“綠色通道”,為涉企類公證事項辦理提供預約、延時、容缺受理、公證書郵寄送達等服務……
今年以來,石門縣政法機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縣委關于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在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上下功夫、出實招,做好優化營商環境“法治+”文章,把政法服務建在產業鏈上、落在辦實事上,讓企業在實實在在的服務舉措中感受到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持續提升。
“企業在發展中需要什么樣的政法服務,我們就提供什么樣的服務。通過部門之間協同聯動、精準化服務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實際難題,全力護航法治石門建設。”縣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負責人介紹道。
提供“保姆式”便企服務
“以前是自己去車管所排隊,公司這么多客車至少要一周的時間才能完成所有的查驗服務,費時又費力。現在好了,工作人員直接上門,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公司名下87臺大型普通客車的登記查驗業務,同時還跟客車司機近距離宣傳了交通法律知識,非常有利于降低我公司群死群傷事故發生的概率。”石門縣三和效能實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經理高興地稱贊道。
這是該縣為企業提供“保姆式”便企服務、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石門縣以開展高質量法治營商環境服務保障工作為抓手,政法各單位建立起“一把手”扛起總責、班子成員分工負責的領導指揮體系,進一步健全權責工作清單,壓緊壓實責任鏈條,強化部門履職履責,推動形成單位一體推進、部門協調聯動、企業積極參與的“一盤棋”工作格局。
以“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平臺為抓手,優化證件辦理流程,所有業務全部實現網上咨詢、網上預約。深入推進“百名政法干部聯百企”工作,通過案件回顧、信訪分析、線索梳理等精準式摸排,篩選出存在問題和困難的民營企業103家,采取每月主動上門走訪1次的方式,提供“點單式”法律咨詢215次,解決矛盾糾紛128起,開展代辦服務105次。組織律師深入對口企業,開展一對一走訪、法律體檢,召開法治講座22場次,免費法律體檢32次,2名律師脫產服務縣重點工程建設項目。
“柔性執法+剛性肅紀”
?該縣主打一套“‘剛柔并濟’組合拳招式”,讓企業在感受法律威嚴和神圣的同時,充分體驗到政府辦事的溫度。
“對企業涉案問題嚴格辦理固然沒錯,但是也要重視合規“矯治”的作用,對自愿認罪認罰,自愿適用合規考察模式的企業,依政策最大限度從寬,幫助其完善內部管理制度,促進合法合規營業。日前我們共辦理涉案企業合規案件1件,對整改合規的1家企業、6人依法作出不起訴決定。”縣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同時,大力推行柔性執法模式,對企業輕微違法實施三次告知警示制度,首違免罰,全縣已有15個主要行政執法機關開始實施不罰輕罰和首查免罰制度。縣法院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涉企案件查封、扣押、凍結財產及財產保全執行工作指引》,通過審慎應對涉企案件的執行,強化善意文明執行理念,指引出臺以來共駁回企業訴訟保全申請9件、解除保全措施5件。
今年還對全縣通過2023年行政執法資格考試提交發證申請的145人逐一進行了審核,嚴格行政執法準入門檻,確保執法人員的“合法化”和“職業化”,進一步提升執法服務檔次。
打擊整治形成合力
石門縣某公路項目部報警稱有人明目張膽盜竊工地廢舊材料,接到警情后,民警迅速出警處置,在公安機關的偵辦下,違法男子被依法歸案,并被給予行政拘留處罰,被盜建材悉數追回。
該縣公安機關對待擾亂企業生產秩序、強攬工程、阻工盜竊、尋釁滋事、強迫交易、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行為堅持快受快立、快偵快訴,對涉及企業的各類案件,充分運用信息化手段,不斷優化挽損策略和挽損方式,目前已辦理涉企類行政案件8件,行政處罰9人,行政拘留10人、警告1人;辦理涉企類刑事案件8起,刑事處罰11人,強有力的打擊懲治措施及時為企業挽回大量經濟損失,有效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
縣法院重拳打擊惡意逃避、規避、拖延執行行為,在涉企執行中限制高消費120余人,拘傳、拘留180余人,判決拒執罪2人。針對企業內部的貪腐、受賄行為,檢察機關成功辦理某上市股份有限公司中層管理人員收受商業賄賂案件,加強對涉企產權保護、行政處罰等案件的法律監督,發出檢察建議書17份,促進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行政許可和審批行為更加高效規范,各單位之間強有力的打擊整治措施為企業后方發展的長治久安提供了強大的保障合力。
責編:樊芳
一審:樊芳
二審:伏志勇
三審:萬朝暉
來源:湖南法治報